總覽
美國與越南於2025年7月2日達成的貿易協議,是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下,繼英國與中國(框架協議)後,與亞洲國家達成的第一個完整協議,其影響深遠且複雜。協議核心在於,越南輸美商品將面臨20%的統一關稅,而經由越南「轉運」的貨物則需支付高達40%的懲罰性關稅;作為交換,越南承諾對美國商品全面開放市場,實施零關稅。
此協議對越南而言,雖成功避免了原先高達46%的毀滅性關稅,但20%的稅率仍對其出口導向的經濟構成巨大壓力,預估可能導致對美出口下滑四分之一,並拖累GDP成長超過兩個百分點。然而,協議中最具針對性的條款是40%的「轉運稅」,此舉被廣泛解讀為美國意圖精準打擊中國商品透過越南「洗產地」以規避美國對中關稅的行為,因而具有濃厚的抗中地緣政治色彩。
中國官方已對此表示密切關注,並警告若協議損害中方利益,將採取反制措施。此協議不僅為其他仍在與美國談判的國家(如日本、台灣)提供了一個潛在的「範本」,也為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與未來的中美經貿對峙增添了新的變數與不確定性。
詳細報告
協議背景:川普的「對等關稅」大限
為了解決其認定的不公平貿易逆差,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初啟動「解放日」對等關稅措施,對多國商品威脅加徵11%至50%不等的關稅,引發全球市場動盪。隨後,美國宣布給予各國90天的談判緩衝期,期間暫時適用10%的基準關稅,而此緩衝期將於7月9日到期。越南因其對美龐大的貿易順差(2024年為全球第三大,僅次於中國和墨西哥),被設定了高達46%的初始對等關稅稅率,使其在談判中面臨巨大壓力。此次協議的達成,被視為越南在最後期限前避免最壞情況的關鍵外交成果。
協議核心條款深度解析
1. 20%對等關稅:高昂的「入場券」
根據協議,所有從越南直接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統一面臨20%的關稅。此稅率雖遠低於最初威脅的46%,但卻是談判期間10%臨時稅率的兩倍。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越南經濟而言,這無疑是一筆高昂的成本。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專家華特斯(Riley Walters)分析,20%的稅率仍然算高,這意味著雖然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越南的趨勢可能持續,但從越南出口到美國的成本將顯著增加。
2. 40%轉運稅:精準打擊「洗產地」
協議中最引人注目的條款,是針對「轉運」(transshipment)商品課徵高達40%的關稅。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明確指出,這意味著若其他國家(主要暗指中國)的產品內容經由越南出口至美國,就會被課徵此重稅。此條款旨在遏止部分企業利用越南作為中轉站,將中國製的零組件或半成品在越南進行極少加工後,貼上「越南製造」標籤出口至美國,以規避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高額關稅。
然而,多位專家指出,「轉運」的定義模糊且易被政治化,未來如何認定與執行將是巨大挑戰,並可能成為美越貿易關係中的主要摩擦點。
3. 美國商品零關稅:越南的重大讓步
作為交換,越南承諾對美國商品「完全開放其貿易市場」,實現零關稅進口。川普特別點名,在美國非常成功的SUV等大型引擎汽車,將能零關稅銷往越南。這項不對稱的讓步,展現了越南為維繫與美國的經貿關係及地緣戰略結盟所做的重大妥協。
對各方的衝擊與影響
1. 對越南:短期止損,長期承壓
越南官方對協議的達成持務實且審慎樂觀的態度,認為這有助於化解美方對其龐大貿易順差的不滿,並避免了更嚴厲的制裁。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表示,兩國談判團隊正積極具體化高層領導人達成的共識。越南專家也肯定政府主動且及早準備的談判策略,包括積極諮詢在越南投資的美國大型企業(如Nike)的意見。
然而,經濟層面的挑戰依然嚴峻。彭博經濟研究預估,此協議可能使越南對美出口在中期內下滑25%,對其年度GDP造成超過2個百分點的衝擊。服裝、鞋類、電子產品等出口導向型產業將直接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
2. 地緣政治意涵:劍指中國
此協議被普遍視為美國利用貿易政策服務其印太戰略,意圖在經濟上進一步孤立中國的一步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指出,協議中有關轉運的條款「將被北京視為挑釁」。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已明確回應,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手段達成交易,若出現此情況,將堅決反制。美越協議的「防洗產地」條款,無疑將使越南在中美兩大強權間的平衡外交面臨更嚴峻的考驗,也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美中貿易對峙。
3. 對台灣的啟示與影響
美越協議的內容對同樣面臨美國對等關稅談判(初始稅率32%)的台灣,帶來了複雜的啟示。
戰略思維的啟示:政論家汪浩分析,越南願意接受此一「高度不對稱」協議,是以短期經濟利益的讓步,換取與美國深化經貿與地緣合作的長期戰略價值。他認為,這值得台灣深思,應拋開「什麼都不能讓」的零和思維,建立戰略談判彈性,以理性換取生存空間。
潛在產業衝擊:財經專家何世昌則警告,若未來台美也達成類似協議,即美國商品零關稅進入台灣,國內的汽車產業及利潤豐厚的保健食品藥廠將面臨巨大衝擊,因為在價格上難以與美國進口產品競爭。
關稅稅率預測:多數專家預期台灣最終的關稅稅率應會落在10%至20%之間。哈德遜研究所專家華特斯更指出,他「很難想像台灣也被課徵20%的稅率」,因為台灣對美貿易順差的擴大,主要來自於AI相關高科技產品的出口,而非承接從中國轉移的投資,這與越南的情況不同。
協議的模板效應與市場反應
美越協議被視為川普政府處理貿易逆差問題的一個重要範例,可能成為美國與其他國家談判的模板。前美國貿易官員柯特勒(Wendy Cutler)表示,對越南設定20%的基準稅率高於預期,這無疑對仍在談判的貿易夥伴(如日本、印度、韓國)構成壓力。
在協議宣布後,市場反應普遍正面。由於避免了46%的最壞情況,投資者信心受到提振,美股史坦普500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均創下新高。在越南有大量製造業務的美國公司,如Nike(上漲4.1%)、美泰兒(Mattel)和孩之寶(Hasbro)股價也應聲上揚,顯示市場認為20%的關稅仍在可控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