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
本文提供台積電現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先生的個人簡介,內容涵蓋其求學背景、完整的職業生涯發展、其廣為人知的經典語錄,以及他對台積電未來發展的展望。讀者可以深入了解這位引領全球半導體龍頭企業的關鍵人物。
一、魏哲家的求學歷程
魏哲家於1953年出生於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小學時搬至台中。他高中畢業於台中一中,隨後進入國立交通大學(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就讀,並先後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大學時期,他坦承自己並非特別用功的學生,通常只對自己感興趣的科目投入較多時間。魏哲家曾分享,在選擇大學科系時,他採用「刪去法」。當時社會普遍認為醫生是最佳選擇,但他因見血就會暈倒,故排除了醫學系。他也自認沒有藝術天份,因此放棄了建築等相關科系,最終選擇了電機系。
完成碩士學業後,魏哲家赴美深造,於美國耶魯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他曾提及,選擇攻讀博士時,自認腦袋並非頂尖聰明,但對工程領域懷有濃厚興趣,因此決定畢業後投身工業界。由於耶魯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聲望較高,其電機博士學位曾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感到些許意外,魏哲家也曾幽默地提及此事。
在2024年,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為表彰其卓越貢獻,授予魏哲家工學名譽博士與理學名譽博士雙學位。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致賀詞時,曾以「早、多、難」三字形容魏哲家:更早回台灣、更早成為接班人;領導的公司人數更多、領的股票也更多;從事的技術也困難許多,並且要超越創辦人是「很難超越的難」。
二、魏哲家的職涯歷程
魏哲家的職業生涯起點是美國德州儀器(TI)的技術研發部門。在德州儀器任職期間(1985年-1989年),他擔任技術研發團隊研究員。離開德州儀器後,他曾任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邏輯暨SRAM技術開發資深經理(1991年-1993年),以及新加坡特許半導體(Chartered Semiconductor)的技術資深副總經理(1996年-1997年)。特許半導體後來被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收購。
1998年,魏哲家正式加入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在台積電的初期,他歷任多個重要職位,包括南廠區營運副總經理(2000年-2002年)以及主流技術事業資深副總經理(2008年-2009年)。在執掌主流技術事業群(主要為6吋及8吋晶圓廠)期間,他成功將八吋廠升級,拓展了在指紋辨識、微機電、穿戴式裝置、光感測元件及汽車電子晶片等領域的商機,為台積電帶來了新的營收動能。此外,他在2003年帶領團隊提升0.13微米銅製程的良率,成功拉開了台積電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張忠謀為了培養魏哲家更全面的能力,認為他尚缺乏業務行銷(Sales and Marketing)的歷練,因此在2009年將他從原先管理1萬2千人的生產單位調至僅有六、七十人的業務開發部門(Business Development),擔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2009年-2012年)。這段經歷讓他能更直接地與客戶和市場接觸。
隨著職務的調整與能力的展現,魏哲家在台積電的職位持續晉升。他先後擔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2012年3月-2013年11月)以及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2013年11月-2018年6月)。2018年6月5日,在創辦人張忠謀退休後,魏哲家接任台積電副董事長兼總裁。
除了在台積電的職務外,魏哲家也曾於2017年至2019年擔任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2020年,他獲頒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的榮譽。
2024年6月3日,原董事長劉德音退休,魏哲家於6月4日正式接任台積電董事長,並續任總裁職務,全面執掌這家全球半導體巨擘。他因其完整的研發、製造和業務開發部門歷練,被張忠謀譽為「準備最齊全的CEO」。
三、魏哲家語錄
魏哲家以其直率、幽默的談吐風格及深刻的經營洞見聞名,以下整理其部分經典語錄:
關於領導與謙遜:
「一個公司為何會滅亡,就是CEO的傲慢,所以我很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我是誰。」 他認為當一個人忘記他是誰,就無法聽進其他意見,格局會變小,CEO就不足以領導公司。
他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不要忘了我是誰」,奉行積極做事但謙虛做人的人生哲學。
「積極做事,謙虛做人」是他的處世哲學。所謂「積極做事」是一種思維和態度。
他提倡「永遠要多走一步」的觀念,鼓勵員工多看看別人在做什麼,不要怕觸碰到別人的組織結構,並表示「如果觸碰到,我來負責。」。
「仔細聆聽,才能銘記於心。」他提到從張忠謀身上學會「聆聽」,但坦言自己仍在學習。
關於客戶與經營:
「客戶成功,我們也成功。」這是他承襲張忠謀的策略,並強調半導體無法關起門來自己做。
「客戶對台積電的信任是對手永遠做不到的。」。
「台積電的成功,絕對不是單打獨鬥來的,而是跟客戶一起成長。」。
他曾提到,台積電不跟客戶競爭,一個生意越多人賺,生意越做越大,就像微軟只賣作業系統不做電腦,電腦留給別人做。
關於市場與挑戰:
在談及生產成本增加時,他幽默地說:「請不要驚訝,也不要怕。如果是你們的老闆,他們的腦袋馬上會想著:『這小子想要漲價嗎?』」。
對於美國擬對晶片課徵關稅,他表示關稅議題「是政府與政府的事」,不是公司與政府的問題,並強調台積電已與美國商務部溝通,表達關稅將拉高生產成本,對整體產業鏈無益。
「台積電生意非常好,我們什麼都不怕,只怕全世界經濟往下調。」。
針對海外設廠技術外洩的疑慮,他信心滿滿地表示,台積電有嚴格一致的技術與資訊控管機制,「如果機密這麼容易被偷走,台積電就不會是今天這樣子。」。
面對競爭對手,他曾霸氣回應「門都沒有」。
關於個人與生活:
他曾自嘲:「我看起來像流了血汗嗎,這麼胖,怎麼可能。」以此回應台積電「血汗工廠」的傳言,並強調自己主張員工要自動自發與生活快樂。
他也曾分享,自己私底下非常愛看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是他的摯愛。
在2023年的技術論壇上,他開玩笑說:「明年叫ChatGPT幫忙寫演講稿。」。
四、魏哲家與台積電的未來展望
在魏哲家的領導下,台積電持續擘劃其未來發展藍圖,以下為幾個關鍵面向:
營收與成長預期:
魏哲家對台積電的未來充滿信心,曾以「非常好」三字簡潔回答股東對未來5到10年營運展望的提問。
他預期2025年將是台積電穩健成長的一年,維持全年美元營收成長24%至26%(mid-twenties)的展望不變。
台積電預期,在AI需求的帶動下,2025年整體營收成長(以美元計)可望達到「中段20位數百分比」水準,即成長幅度約24%至26%。
他強調,AI供不應求,台積電的生意很好,今年(指2025年會計年度)美元營收將成長24%至26%,營業額和盈餘都將創下新高。
AI 發展與人形機器人:
魏哲家指出,台積電正邁入一個人工智慧(AI)賦能的世界,AI不僅被運用在數據中心,未來也將應用在PC、智慧手機、汽車,甚至物聯網設備中。
他證實已接獲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先進晶片訂單,預期從2026或2027年起將有顯著貢獻,並認為人形機器人是AI發展下一個重要應用,會是一個新的長期成長來源。
他表示,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曾親訪台積電,感謝合作並要求加快供應腳步。魏哲家強調,不論是GPU還是ASIC,「最後都會下單給台積電,我們會全力支援。」。
先進製程與技術研發:
台積電持續加強對新型特殊技術的關注,例如5G和智能物聯網應用的射頻及三維智能感測器。
公司的研究持續開發可能在未來十年及更長時間內採用的新材料、製程、元件和記憶體。
台積電規劃2奈米製程以寶山、高雄為主要生產基地,台中則預計在2027年投入2奈米或A14(1.4奈米)製程;2029年,A14與更先進的A10製程將以台中及高雄為主力。
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技術CoWoS成為AI晶片的關鍵支撐,2025年CoWoS月產能計畫提升至7.5萬片,接近2024年的兩倍。
全球佈局與擴廠計畫:
美國亞利桑那州: 2025年3月3日,魏哲家與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宣布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價值1千億美元的投資計畫。此計畫包括增加1座先進封裝廠。台積電強調赴美設廠是為滿足客戶需求與全球佈局所需。
日本熊本: 熊本一廠已開幕。熊本二廠原訂2025年第一季動工,但因當地交通問題可能稍微延後。
德國德勒斯登: 首座半導體晶圓廠已動土,預計2027年開始生產。
台灣: 未來3年,台積電在高雄、台南、台中皆有設廠規劃。
魏哲家強調,台積電到一個地方設廠,會優先考量客戶的需求,再加上政府補助。他也澄清,基本上不會在中東設廠,因為缺乏客戶基礎。
面對挑戰與策略:
針對關稅問題,魏哲家表示已和美國商務部溝通,強調關稅將增加成本,對產業不利。台積電將專注於技術領先、卓越製造和客戶信任,以強化競爭地位。
對於產能過剩的擔憂,魏哲家表示這是經營團隊非常重視的問題。台積電有一套非常好的規劃系統,會與客戶及其客戶溝通,以確認需求的真實性。
在綠能採購方面,魏哲家表示台積電「會買到能買的全部,有多少買多少」,全力支持再生能源。
魏哲家認為,只要AI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台積電將會永遠是非常好的公司,擁有非常好的遠景。他對台積電未來五到十年的展望總結為「非常好」。